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坂茂以创新材料与博爱设计闻名于世。他在可回收材料方面知识渊博,尤其是关于纸张与硬纸板的利用。逾三十载,作为志愿建筑师网络( Voluntary Architects Network )创始人,坂茂用其材料知识为全世界的灾民建造了高质量、低成本的灾害避难所,其中受灾地区囊括卢旺达、海地、土耳其、日本等。在此我们荟萃了坂茂的十个人道主义作品,项目注解由坂茂建筑事务所提供。
纸筒屋(1995)
日本神户
我们在人们捐赠的啤酒箱里填满沙袋,作为收容所的地基。墙体由直径为106毫米、厚度为4毫米的纸筒组成。屋顶采用了帐篷材料。房屋之间的公共区域宽1.8米。防水层夹在纸筒墙体之间,使用了有粘性的防水海绵胶布。每个52平米的单元造价低于2000美金。这些居住单元易于拆除,其材质也便于处理或回收利用。
纸教堂(1995-2005,已拆)
日本神户
这个社区活动中心由160名志愿者搭建而成。这些志愿者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失去了教堂。教堂建材由一些企业捐赠,其建造周期仅五周时间。平面(10 x 15米)上,建筑被波纹树脂表皮包围。在树脂表皮里面,58根纸筒(直径325毫米,厚14.8毫米,高5米)呈椭圆形状排布。椭圆形来源于贝尼尼( Bernini )的教堂设计。椭圆与外围矩形间的空隙形成走道,同时也为结构提供了横向承托。椭圆空间的入口处,纸筒间隔加宽。外立面也进行了全面上釉处理,使得室内外之间形成一个连续、统一的空间。教堂于2005年6月被拆除,拆下来的所有材料都运送至中国台湾的一个城市中进行回收利用。
纸筒避难所,联合国难民高级专员办事处(1999)
卢旺达比温巴难民营
1994年,卢旺达内战爆发后,超过两百万人流离失所。联合国难民高级专员办事处通常会采用塑料板和铝撑杆来搭建临时避难所。卢旺达难民营出售铝撑杆,同时砍伐树木并用树枝作为结构支撑。然而,由于森林过度采伐,一种新的建造材料迫在眉睫。经济实惠的纸筒便成为首选。这个提案通过后,就开始了避难房屋原型的设计开发。
三种房屋原型设计出来后,坂茂对他们的耐久性、成本以及防白蚁度进行测评。纸筒可通过简易的小型机械进行低成本制作,就地加工也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1998年,五十座避难所在卢旺达落地,这套系统在测试后将投入实际应用。
纸筒屋(2001)
印度
印度纸筒屋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地基和屋顶。由于当地啤酒箱稀缺,地基采用了被毁建筑物的碎石,上面铺有传统泥土。屋顶的肋式拱顶使用了劈开的竹子,而屋子的脊梁则采用完整竹子。一张当地编织的藤条垫置于竹肋之上,再盖一张透明塑料篷布用以防水,接着再铺一张藤条垫。山墙上的垫子开了小孔,确保空气流通。这样的通风系统使人们可以在室内烹饪,同时还能驱赶蚊虫。
海啸灾后重建项目(2007)
斯里兰卡基林德( Kirinda )
基林德坐落在斯里兰卡东南沿岸,是一个伊斯兰渔村。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村庄的大部分建筑。事发突然,村民们只能入住临时房屋。这个灾后重建项目包含了67座住宅、一座清真寺以及三个植物园。
每个住宅含有两个卫生间、一个大厅和一个半开放的有屋顶的天井。大厅和有顶天井可以作为一间大房间。然而,为尊重村民的生活习俗,这些房间都用折叠门分隔开来,因为当地女性见客时不可抛头露面。有顶天井类似于树荫,使屋子免受太阳光直射,同时使空气流通。因此,这片空间对住户的日常生活举足轻重。居民可以在荫凉底下家庭聚餐、与左邻右舍进行社交活动以及修补渔网和捕鱼器材。
对于重建项目而言,减少预算与搭建周期至关重要。项目的主要材料选用斯里兰卡当地低成本的压缩土块,其搭建无需培训,直接上手。由于土块凹凸不平,土块之间可以轻易相互接合,就好像搭乐高积木。另外,橡胶树制成的家具也置于屋内。橡胶树在建筑材料中比较罕见,但因为斯里兰卡发达的轮胎工业,橡胶树遍地可见。
华林临时小学(2008)
中国成都
这是一个中日高校间的合作项目,为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被破坏的小学设计和搭建纸筒结构的临时教室。大多数的重建项目主要是建造临时房屋,而这次坂茂受中国成都成华区教育部之邀重建教学楼。
作为教育设施重建的一部分,原教学楼已经不可用并被彻底关停。我们因此利用便宜、可回收、可重复利用、就地取材的纸筒来设计临时教室。暑假期间,约120名中日志愿者合作建造的同时也加深了相互了解。我们为原本不具备建造技能的志愿者们开发了简易的搭建方式。在合理的建造管理机制下,三栋建筑(九个教室)在约四天内竣工。这是中国首批采用纸筒结构的建筑,也是地震灾区首批重建的教学楼。
纸音乐厅(2011)
意大利亚圭拉
为对2009年4月6日的意大利亚圭拉地震作出回应,G8峰会将于同年七月在亚圭拉举行。日本政府宣布了坂茂的临时音乐厅计划,以支持意大利这个音乐国度的灾后重建。计划目标是建造一个易于组装且持久的纸音乐厅,使人们能够尽早恢复音乐活动。
纸筒隔断系统 4(2011)
日本
日本南部大地震和海啸的受灾者被安置在体育馆这样的疏散设施内。在临时房屋启用之前,他们不得不在这样的情形下生活长达数月。拥挤的居住条件使人们的隐私得不到保护,可能会带来身心伤害。因此我们用纸筒和帆布帘制作了简易的隔断装置,将不同家庭分割开。这个赈灾行动的资金源于在全世界筹集到的款项。
临时集装箱之家(2011)
日本女川
2011年日本大地震以来,坂茂建筑事务所拜访了逾五十座疏散设施,并安装了超过1800单元(2米 x 2米)的纸筒隔断系统,以确保家庭隐私。在此期间,我听闻由于缺少平地,女川在搭建临时房屋时面临难题。因此,我们决定推出用运输集装箱制成的临时住宅。我们将堆叠的集装箱按棋盘状排布,在集装箱之间创造出开放敞亮的生活区域。政府推行的标准临时房屋做工差,并且没有足够的储物空间。在志愿者的协助与募得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在所有屋子里置入嵌入式衣柜和衣架。这将会给疏散设施与临时住宅的政府标准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
硬纸板大教堂(2013)
新西兰基督城
2011年的大地震给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基督城大教堂带来了严重损害。为了应对灾害,我们受邀设计了一座新的临时大教堂。等高的纸筒与6米高的集装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由于建筑的几何来源于原教堂的平面和立面,纸筒的倾斜角度有微妙的变化。这座大教堂可容纳700人,可用于举办活动或音乐会。2011年7月31日,这里举行了一个媒体发布会。
原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3月24日,更新于2020年5月6日。
翻译:李蕤君Jeanne Li